服务于健康,做顾客信赖的医疗器械企业
联系电话:4000668120
Image
Image

看病绿色通道(北京地)区常用科室较突出医院名单:


1、妇科:  协和医院 、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广安门医院
2、泌尿外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协和医院、301医院
3、皮肤科:协和医院 、空军总医院、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
            广安门医院
4、骨科: 北医三院、积水潭医院
5、内分泌科:协和医院、301医院
6、风湿免疫科:协和医院(不指名预约)、301医院
7、心内科: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安贞医院
8、耳鼻喉科:同仁医院、301医院
9、肿瘤科:北京肿瘤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广安门医院
10、神经内科:宣武医院、天坛医院、协和医院、301医院 、
              三博脑科医院  、儿童医院
11、眼科 : 同仁医院  301医院
12、精神科:安定医院、北大六院
13、传染科:302医院、地坛医院、佑安医院
14、血液科: 西苑医院、301医院
15、呼吸科:朝阳医院、协和医院
16、整形科:八大处整形医院、协和医院、301医院


   

空军总医院简介


蓝天•忠诚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已经走过59年光荣历程,全面建设不断实现跨越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临床航空医学医疗和研究的领军基地,成为中国国防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阵,成为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艰苦创业 承载重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人民空军的战机首次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空军总医院的神圣使命由此诞生。1950年5月,空军决定在北京建立空军医院。1954年7月,番号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一批批政治、军事、医务干部和优秀大学毕业生,从新中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北京,参加医院的创业工作。
  空军总医院是新中国军事航空医学的发源地。从建院起,主要承担空军飞行人员航空病、常见病诊疗防治研究,医学鉴定任务;担负着空军部队及联勤部队官兵的健康保障和疾病救治。在此基础上,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帮助地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帮扶工作。
  1978年,科学春天催生医院腾飞。到上世纪末,医院创建发展起一批促进航空医学发展,提升大众健康的国家和军队重点学科,形成了面向战场、适应市场的优势学科群。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部队医院,还面向广大地方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院迅速迈进国内、军队医院第一方阵行列。1994年,成为国家和军队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和国际爱婴医院,2012年,高分通过“三甲”医院复评。如今,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正在向研究性医院迈进。目前,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突破30万平方米。实际展开床位1000余张。设50多个专业科室。拥有高端医疗设备等总价值5.9亿元,年门诊量200多万人次,收治量约4万人次。
 

砺剑卫勤 不辱使命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军事飞行人员体格鉴定标准还是一个空白,医院党委积极组织科研攻关,实现了我国航空医学飞行鉴定的重大突破。
  随着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996年11月,医院接受了“921工程”的重任。神州五号、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见证了医院卫勤保障实力。2009年8月,医院又完圆满成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和首批女预备航天员的初选任务。
  2010年1月,医院党委作出《关于大力加强临床航空医学建设的决定》,成立了临床航空医学研究所。短短几年,收获累累硕果。临床航空医学两项军队“十二五”后勤重大科研项目成功开展;1项科研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军事航空医学科研及相关项目成功立项或获得高等级奖项。
  医院始终把为部队服务放在首位,确保军人诊疗“三优先”,开辟设立3个专用诊室;连续3年出台《加强为部队服务措施》。
  医务人员始终与部队官兵并肩作战。建院以来,医院先后组派医疗队,投身于老山战役等的战地救护。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大阅兵、赴利比亚执行人员大规模撤离、中俄联合军演等卫勤保障任务。每年组派多批医疗队深入边远基层部队开展巡回医疗、技术培训和对口支援。
  历史见证着这些时刻。1960年4月,医院成功抢救了162名苯中毒的中学生。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医院组派医疗队,夜以继日抢救伤员。“98抗洪”留下矫健身影,抗击非典、奥运安保流淌着热血和汗水。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医院组派100多人医疗队奔赴灾区第一线参加抗震救灾,全程历时69天,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积极开展医疗技术帮带,医务人员足迹踏遍西藏、新疆、甘肃、内蒙等西部地区。自2009年医院启动“心蕾工程”以来,累计救治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先心病患儿1042名。医院被国家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2013年以来,医院精心历练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空运医疗队,圆满完成野战医疗所和空运医疗队各项演习演练卫勤保障任务。
 

励精图治 人才兴院

  人们不会忘记建院之初的“圣约翰七君子”这7位老专家。他们建国之初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却放弃出国机会,携笔从戎,投身空军总医院建设,成为一代青年的楷模。
  改革开放之初,18位年轻医务工作者走进空军总医院,为处于新老交替阶段的医院注入了青春与活力,被称作“十八棵青松”。一大批高学历人才从地方特招入院,更为医院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
  在医院麾下,凝聚着一批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空军首席专家冯天有,是我国“新医正骨疗法”创始人,他创立的独特治疗手法——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被国人称作“冯氏手法”,获得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和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著名皮肤病专家蔡瑞康,冒着枪林弹雨8上老山前线,为官兵治疗皮肤病。总部领导评价说:“解决了我军自渡江战役以来困扰部队的难题。” 
  心血管内科专家胡锦心8年如一日潜心研制中药参芍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心血管外科专家解士胜研制“野战便携式胸肋骨牵引架”和临床实验室专家刘亚宁研究的“超微弱发光技术”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心血管内科专家江一清,在国内首次证实并提出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防治的新方法。
  进入新世纪,一批中青年专家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的学科带头人。
  医院创新开展公开遴选科室领导后备人选活动,建立了群众推荐、岗位胜任力测评、专家面试考核和党委综合确定的“四位一体”后备人才选拔新机制,遴选出的69名后备人选,有34名已提升使用。2015年医院试行科室领导聘任制,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模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变“相马”为“赛马”,营造出医务人员干事创业、锐意进取、敢担重任的生动局面。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采取闭环式训练使用方法,搭建去行政化专家继续在医疗事业上追求为患者服务的平台。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通过健全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完善配套教学政策制度、持续创新改进培训方式等具体措施,持续提升培训质量。目前,医院共有内科、外科、麻醉、口腔等11个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为进一步拓宽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渠道,调动医务人员岗位成才积极性,医院选拔培养高素质临床技术专家,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名医梯队,确立了第一批临床医学终身荣誉专家和知名专家;为加强临床航空医学建设,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真正实现医工结合领域的突破;为加大科室层面与国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协调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耳鼻喉科来院进行专项帮带培训,增长知识、拓宽思路,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努力实现医院学科建设战略目标,推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快速提升。
  目前,医院拥有全军科技领军人才及培养对象2人,空军首席专家1人,空军级专家13人,高层次科技人才76人,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任中华医学会副主任以上委员,2人任军队和北京市主任委员,32人次任军队和北京市副主任委员。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近3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近400人。医院是第二、三、四军医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10余所高等院校的临床教学医院。是国家级、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25名;有34个博士、硕士联合授权点;2015年,在站博士后17名,在院研究生、实习生、进修生及住院医师600余名。已成为军队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科创新 科技强院

  科技创新是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医院拥有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科、皮肤科、中医学科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专科专病中心,1个全军皮肤病研究所,8个全军医学专科(专病)中心,设有空军招飞体检队,以及一批具有特色的学科。
  医院追踪国际医学科技发展,开展了肝、肾移植,胰—肾联合移植,眼角膜移植等多器官移植应用研究;半相合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临床研究;三维适形定向放射治疗肿瘤应用研究;纤维内窥镜技术应用研究;各种激光治疗技术应用研究;飞行员飞行心理指导干预;以及腹腔镜、关节镜等各类介入微创技术等。
  加大了高、精、尖医疗设备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患者诊疗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院内网连接了1000多台医生、护士工作站和机关办公终端。新门诊大楼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即将浇灌封顶。
  医院科研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截止2014年,承担国家、军队及北京市课题110余项;“十二五”以来,获得军队和北京市三等奖以上科研成果36项。
  加大学科建设力度,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全院所有学科把脉定夺。近年来,医院党委以“转型提速”为关键词,以发展“院中院”“研究所”“学科中心”为平台,着力打造有航空医学特色的拳头学科技术,形成了以“5566”医院全面建设为蓝本、以“军队三甲医院+优势学科特色+临床航空医学”为框架的技术发展新格局。医院先后组建成立“皮肤病医院”和航空航天医学睡眠中心、心脏中心,启动分子病理室建设,明确了临床航空医学重点实验室功能定位。2014年,医院成为军队研究型医院示范单位,皮肤科和空勤科被总部评为军队研究型学科建设示范单位。
 

文化引领 打造品牌

  医院大力弘扬“姓军为兵,服务人民,救死扶伤”的优良传统,总结提炼出“精益求精、满腔热忱”的服务理念,建立完善医德医风管理监督机制,深入开展“真情服务患者,做患者贴心人”评选活动,组织开展有声有色的空天文化系列活动,形成“院兴我荣、院衰我耻”浓厚氛围。全院近百个党支部、1000多名共产党员在医院各项工作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
  医院多次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全军优秀医院、全国百强医院、2011年改革创新医院;医院党委多次被空军党委评为师旅级先进党委。获二等功以上奖励人员10人,获全国、全军表彰人员2人,4人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有5人当选为党的十三大到十七大代表,1人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医院党委将带领全院人员一如既往,勇攀医学科学高峰,努力建设成为军地一流、空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研究型医院,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北京宣武医院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重点,以治疗心脑血管疾患为主要特色,承担着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中国神经科学的初创基地和培育神经科学人才的摇篮之一。


        本院在“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指导下,神经科学各分支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神经内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曾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神经外科及北京脑血管病中心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主要参加单位;功能神经外科与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心被国际权威机构命名为“卓越成就临床中心”,是国内该领域的领军团队;北京市神经内科会诊中心被誉为国内“终极诊断机构”;神经介入、神经病理、神经康复、神经医学影像、神经药理、神经生物化学、神经电生理、基因与细胞诊断、血管超声诊断等学科齐头并进,凝聚成为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地位、令海内外瞩目的神经科学集群。血管外科由我国血管外科学首席专家、中科院院士汪忠镐教授和院长张建教授领衔,成为国内该学科领军团队之一。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6个,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3个。


        设立在本院的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和北京市老年保健及疾病防治中心,担负着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龙头和执行管理职能使命。已构建成为集管理、服务、医疗、科研、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在国内独具特色的老年医学体系,成为对内起示范作用、对外是交流窗口的老年医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特色品牌。


        本院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正在扩建面积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147张,扩建后将增加480张,年门急诊量达290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近5万人次。


        本院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40余名,包括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和享有政府特贴的突出贡献专家。设有30个中西医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拥有脑磁图、西门子双源CT(Force)、西门子双源CT(Flash)、GE宝石能谱CT、PET-CT、SPECT-CT、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移动式术中放疗系统、双C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等高档精密诊疗与科研设备,以及设施完善的数字手术室和杂交手术室。


        医院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7个,包括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所及中西医结合老年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中美神经科学联合研究所、神经病学研究所、脑血管病研究所、血管外科研究所、疼痛生物医学研究所、低氧医学研究所、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奖1项、省部级奖项6项、社会力量办奖9项。


        本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是教育部国家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基地-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普通外科学系、皮肤与性病学系、老年医学系和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二系的系主任单位,拥有博士点20个,硕士点16个。诸多国家级及北京市级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基地、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考试中心也设在本院。


        本院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以及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瑞典、瑞士、韩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医学研究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宣武医院全体员工愿与全社会一道共同努力,为把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人民满意的学院型医院和现代化医学中心”而奋斗。


   


北京协和医院(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也是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海内外。在2010-2015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连续六年名列榜首。


        医院建成于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建院之初,就志在“建成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95年来,医院形成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和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风格,创立了“三基”、“三严”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形成了以“教授、病案、图书馆”著称的协和“三宝”,培养造就了张孝骞、林巧稚等一代医学大师和多位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并向全国输送了大批的医学管理人才,创建了当今知名的10余家大型综合及专科医院。2011年在总结90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新办院理念。


        目前,医院共有2个院区、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在职职工4000余名、两院院士5人、临床和医技科室5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博士点16个、硕士点29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6个、二级学科住院医师培养基地18个、三级学科专科医师培养基地15个。开放住院床位2000余张,单日最高门诊量约1.5万人次、年出院病人约8万余人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首都卫生系统文明单位”、“最受欢迎三甲医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医院还承担着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国家重要活动和突发事件主力医疗队的重任,在2008年北京奥运工作中荣获“特别贡献奖”。


        95年来,协和人以执着的医志、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学风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今天的协和人正为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医院的目标而继续努力。



      


北京同仁医院(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创建于1886年(清光绪12年),是一所以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心血管疾病诊疗为重点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同仁”字号和图徽是国家商标局认定的国内医疗服务业首家驰名商标。 

  医院兼有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世界卫生组织防盲合作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附设北京同仁眼库(国际眼库协会成员),设有北京市眼耳鼻咽喉科疾病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

  全院现有职工2064人,副教授以上及相应职称者241人。开放病床860张,设有37个临床和基础科室,日门、急诊量3500—5000人次,年均住院病人约1.5万人次。

  眼科和耳鼻咽喉科技术实力雄厚。眼科的眼底病、眼外伤、青光眼、角膜移植、眼部整形、激光诊疗;耳鼻咽喉科的人工耳蜗植入、全耳再造、听力康复、头颈肿瘤治疗、气管异物取出、鼻内窥镜技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治疗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的建立使医院形成重点学科三足鼎立的局面。内科的糖尿病综合防治、异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血液病以及外科的微创技术、胰岛移植等方面的临床水平亦引人瞩目。

  医院科研教学工作成绩显著,近十年共获科研成果奖318项(其中国家级2项、卫生部级9项、北京市级112项);《内窥镜鼻窦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视网膜移植术》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防治的基础养医疗专业本科生523人,研究生100余人;北京护校分校1996年至2000年培养中专毕业生278人。

  医院设有荟萃首都知名专家的北京市眼科会诊中心、北京市耳鼻咽喉科会诊中心、北京市糖尿病综合会诊中心、北京泌尿外科会诊中心,还建立了国际眼病诊疗中心、白内障防治中心、屈光矫治中心、验光配镜及隐形眼镜中心、鼻眼相关疾病诊疗中心、睡眠呼吸监测中心、临床听力学中心以及人工耳蜗植入中心等全方位医疗服务体系。

  北京同仁医院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严谨的治学传统和热忱为患者服务的优良作风;逐步形成了“精、诚、勤、和”的同仁精神。走进21世纪的百年同仁将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积水潭医院(简介)

        北京积水潭医院是一家王府花园式医院。

        这里曾是元代大运河终点上樯帆林立的码头——“积水潭港”,也是清朝延续了二百多年的“棍贝子府”。


        1956年1月28日,昔日的王府旧址,诞生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坐拥一泓碧水的积水潭,已发展成为以骨科和烧伤科为重点学科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5年有职工2900多人。床位1500张,其中新街口院区1000张,回龙观院区500张。


        北京积水潭医院以显著的医疗特色和医、教、研、防综合实力成为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其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矫形骨科、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肿瘤科、运动医学科和烧伤科的医疗技术达到世界及国内领先水平。医院设有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市烧伤研究所、北京市手外科研究所、北京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北京市骨科疾病研究治疗中心,全国计算机辅助外科学会和计算机辅助外科研究和应用中心也设在该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在历次国家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成批伤救治中,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地震现场,温家宝总理熟悉而肯定地说:“积水潭医院骨科是最强的!”


        受国家卫计委的委托医院承办骨科和烧伤科进修班,截至到2014年已培养进修医生5000多人,他们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2001年,我国第一个“骨科培训中心”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2007年12月,中国第一个分子骨科实验室投入使用;2008年,亚洲最大的数字化手术室接待患者;2008年9月,经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与香港骨科医学院联合认证的中国大陆首家积水潭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成立。2014年,年手术量达到4万多例,居同样规模医院的亚洲之最。


        2013年1月28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正式建成。院区有内科、普外科、心外科、泌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五官科、康复科、感染疾病科、内镜中心、中医科、ICU、CCU、RICU、EICU、数字化手术室等临床科室和放射科、检验科、血库等医技科室。
放射科配置了国内最先进的核磁、CT、血管造影机、乳腺机等。有16间手术室,其中6间是数字化手术室,实现与新街口院区和国、内外的远程视频互动。门诊楼所有诊室全部是医生与患者“一对一”的独立空间。病人通道与医护通道分开。院区设计突出科学与人文。

       自2002年起,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脊柱外科教授田伟院长率领骨科专业团队,联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企联合攻关,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脊柱外科微创手术(CAMISS)的理念,创建了以影像导航和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智能骨科手术体系。该系统拥有完全自主产权,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产品,误差不到1毫米,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5年,田伟教授主刀完成世界首例基于术中实时三维影像的机器人辅助胸腰段脊柱微创手术及复杂上颈椎畸形手术。

        田伟院长作为国内外医学领域知名的骨科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全院职工坚持医改方针和“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践行“以人为本,增强品牌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建设学院型医院”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国际知名、国内著名、区域优势”的战略目标,医院正在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不断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创建于1953年,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是中央重要保健基地,承担军委、总部等多个体系单位、官兵的医疗保健和各军区、军兵种转诊、后送的疑难病诊治任务。医院同时又是解放军医学院,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是全军唯一一所医院办学单位。


        医院拥有数字血管造影机、PET-MR、PET-CT、回旋加速器、计算机断层治疗系统、高压氧舱、机器人手术系统、磁导航介入系统、术中CT及术中磁共振等先进诊疗设备4万多台套。设置165个临床、医技科室,233个护理单元,拥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省部级及全军重点实验室、33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和研究所,形成了以综合诊疗为特色的13项专业优势。同时是全军重症监护示范基地和中华护理学会的培训基地。设有国际医学中心和健康医学中心,提供高端预防保健服务。医院年门急诊量490余万人,收容 19.8万人,手术近9万例。


        医院拥有6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百多名技术三级以上专家,1千多名高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184名,硕士生导师293名,180余人担任全国、全军各医学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医院共为军队培养了4000多名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为军地医院培养临床进修生1万多名,专修班学员数万人。


        医院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20项,国家发明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1项。目前,医院主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3种,被SCI收录期刊1种,承担“973”、“863”等各类课题800多项,在国内、国际公开发表的论文总数和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连续4年居全国医院之首,有21人次在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担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有71人次在全军学术委员会中担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医院与100多个国内外知名院所、企业以及医疗、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聘请200多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


        医院秉承“允忠允诚、至精至爱”的价值追求,涌现出“模范医疗保健集体”—南楼临床部、“模范医学教授”—姜泗长、“模范医学专家”—卢世璧等模范群体和先进个人,3个集体和10名个人分别荣立一等功,两人荣获“南丁格尔奖”。医院先后被评为“国际模范爱婴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文化建设创新奖”、国家卫生部授予“医院改革创新奖”。


        医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字当头、“准”字为先的优质发展战略,推行规范医疗、安全医疗、集成医疗、温馨医疗,努力打造全面建设现代化、科学管理标准化、全程导控信息化、机制运行规范化、发展途径低碳化、服务模式人性化的一流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看病绿色通道(北京地)区常用科室较突出医院名单:


1、妇科:  协和医院 、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广安门医院
2、泌尿外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协和医院、301医院
3、皮肤科:协和医院 、空军总医院、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
            广安门医院
4、骨科: 北医三院、积水潭医院
5、内分泌科:协和医院、301医院
6、风湿免疫科:协和医院(不指名预约)、301医院
7、心内科: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安贞医院
8、耳鼻喉科:同仁医院、301医院
9、肿瘤科:北京肿瘤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广安门医院
10、神经内科:宣武医院、天坛医院、协和医院、301医院 、
              三博脑科医院  、儿童医院
11、眼科 : 同仁医院  301医院
12、精神科:安定医院、北大六院
13、传染科:302医院、地坛医院、佑安医院
14、血液科: 西苑医院、301医院
15、呼吸科:朝阳医院、协和医院
16、整形科:八大处整形医院、协和医院、301医院


   

空军总医院简介


蓝天•忠诚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已经走过59年光荣历程,全面建设不断实现跨越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临床航空医学医疗和研究的领军基地,成为中国国防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阵,成为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艰苦创业 承载重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人民空军的战机首次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空军总医院的神圣使命由此诞生。1950年5月,空军决定在北京建立空军医院。1954年7月,番号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一批批政治、军事、医务干部和优秀大学毕业生,从新中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北京,参加医院的创业工作。
  空军总医院是新中国军事航空医学的发源地。从建院起,主要承担空军飞行人员航空病、常见病诊疗防治研究,医学鉴定任务;担负着空军部队及联勤部队官兵的健康保障和疾病救治。在此基础上,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帮助地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帮扶工作。
  1978年,科学春天催生医院腾飞。到上世纪末,医院创建发展起一批促进航空医学发展,提升大众健康的国家和军队重点学科,形成了面向战场、适应市场的优势学科群。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部队医院,还面向广大地方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院迅速迈进国内、军队医院第一方阵行列。1994年,成为国家和军队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和国际爱婴医院,2012年,高分通过“三甲”医院复评。如今,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正在向研究性医院迈进。目前,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突破30万平方米。实际展开床位1000余张。设50多个专业科室。拥有高端医疗设备等总价值5.9亿元,年门诊量200多万人次,收治量约4万人次。
 

砺剑卫勤 不辱使命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军事飞行人员体格鉴定标准还是一个空白,医院党委积极组织科研攻关,实现了我国航空医学飞行鉴定的重大突破。
  随着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996年11月,医院接受了“921工程”的重任。神州五号、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见证了医院卫勤保障实力。2009年8月,医院又完圆满成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和首批女预备航天员的初选任务。
  2010年1月,医院党委作出《关于大力加强临床航空医学建设的决定》,成立了临床航空医学研究所。短短几年,收获累累硕果。临床航空医学两项军队“十二五”后勤重大科研项目成功开展;1项科研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军事航空医学科研及相关项目成功立项或获得高等级奖项。
  医院始终把为部队服务放在首位,确保军人诊疗“三优先”,开辟设立3个专用诊室;连续3年出台《加强为部队服务措施》。
  医务人员始终与部队官兵并肩作战。建院以来,医院先后组派医疗队,投身于老山战役等的战地救护。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大阅兵、赴利比亚执行人员大规模撤离、中俄联合军演等卫勤保障任务。每年组派多批医疗队深入边远基层部队开展巡回医疗、技术培训和对口支援。
  历史见证着这些时刻。1960年4月,医院成功抢救了162名苯中毒的中学生。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医院组派医疗队,夜以继日抢救伤员。“98抗洪”留下矫健身影,抗击非典、奥运安保流淌着热血和汗水。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医院组派100多人医疗队奔赴灾区第一线参加抗震救灾,全程历时69天,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积极开展医疗技术帮带,医务人员足迹踏遍西藏、新疆、甘肃、内蒙等西部地区。自2009年医院启动“心蕾工程”以来,累计救治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先心病患儿1042名。医院被国家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2013年以来,医院精心历练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空运医疗队,圆满完成野战医疗所和空运医疗队各项演习演练卫勤保障任务。
 

励精图治 人才兴院

  人们不会忘记建院之初的“圣约翰七君子”这7位老专家。他们建国之初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却放弃出国机会,携笔从戎,投身空军总医院建设,成为一代青年的楷模。
  改革开放之初,18位年轻医务工作者走进空军总医院,为处于新老交替阶段的医院注入了青春与活力,被称作“十八棵青松”。一大批高学历人才从地方特招入院,更为医院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
  在医院麾下,凝聚着一批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空军首席专家冯天有,是我国“新医正骨疗法”创始人,他创立的独特治疗手法——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被国人称作“冯氏手法”,获得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和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著名皮肤病专家蔡瑞康,冒着枪林弹雨8上老山前线,为官兵治疗皮肤病。总部领导评价说:“解决了我军自渡江战役以来困扰部队的难题。” 
  心血管内科专家胡锦心8年如一日潜心研制中药参芍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心血管外科专家解士胜研制“野战便携式胸肋骨牵引架”和临床实验室专家刘亚宁研究的“超微弱发光技术”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心血管内科专家江一清,在国内首次证实并提出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防治的新方法。
  进入新世纪,一批中青年专家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的学科带头人。
  医院创新开展公开遴选科室领导后备人选活动,建立了群众推荐、岗位胜任力测评、专家面试考核和党委综合确定的“四位一体”后备人才选拔新机制,遴选出的69名后备人选,有34名已提升使用。2015年医院试行科室领导聘任制,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模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变“相马”为“赛马”,营造出医务人员干事创业、锐意进取、敢担重任的生动局面。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采取闭环式训练使用方法,搭建去行政化专家继续在医疗事业上追求为患者服务的平台。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通过健全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完善配套教学政策制度、持续创新改进培训方式等具体措施,持续提升培训质量。目前,医院共有内科、外科、麻醉、口腔等11个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为进一步拓宽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渠道,调动医务人员岗位成才积极性,医院选拔培养高素质临床技术专家,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名医梯队,确立了第一批临床医学终身荣誉专家和知名专家;为加强临床航空医学建设,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真正实现医工结合领域的突破;为加大科室层面与国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协调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耳鼻喉科来院进行专项帮带培训,增长知识、拓宽思路,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努力实现医院学科建设战略目标,推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快速提升。
  目前,医院拥有全军科技领军人才及培养对象2人,空军首席专家1人,空军级专家13人,高层次科技人才76人,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任中华医学会副主任以上委员,2人任军队和北京市主任委员,32人次任军队和北京市副主任委员。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近3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近400人。医院是第二、三、四军医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10余所高等院校的临床教学医院。是国家级、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25名;有34个博士、硕士联合授权点;2015年,在站博士后17名,在院研究生、实习生、进修生及住院医师600余名。已成为军队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科创新 科技强院

  科技创新是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医院拥有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科、皮肤科、中医学科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专科专病中心,1个全军皮肤病研究所,8个全军医学专科(专病)中心,设有空军招飞体检队,以及一批具有特色的学科。
  医院追踪国际医学科技发展,开展了肝、肾移植,胰—肾联合移植,眼角膜移植等多器官移植应用研究;半相合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临床研究;三维适形定向放射治疗肿瘤应用研究;纤维内窥镜技术应用研究;各种激光治疗技术应用研究;飞行员飞行心理指导干预;以及腹腔镜、关节镜等各类介入微创技术等。
  加大了高、精、尖医疗设备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患者诊疗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院内网连接了1000多台医生、护士工作站和机关办公终端。新门诊大楼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即将浇灌封顶。
  医院科研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截止2014年,承担国家、军队及北京市课题110余项;“十二五”以来,获得军队和北京市三等奖以上科研成果36项。
  加大学科建设力度,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全院所有学科把脉定夺。近年来,医院党委以“转型提速”为关键词,以发展“院中院”“研究所”“学科中心”为平台,着力打造有航空医学特色的拳头学科技术,形成了以“5566”医院全面建设为蓝本、以“军队三甲医院+优势学科特色+临床航空医学”为框架的技术发展新格局。医院先后组建成立“皮肤病医院”和航空航天医学睡眠中心、心脏中心,启动分子病理室建设,明确了临床航空医学重点实验室功能定位。2014年,医院成为军队研究型医院示范单位,皮肤科和空勤科被总部评为军队研究型学科建设示范单位。
 

文化引领 打造品牌

  医院大力弘扬“姓军为兵,服务人民,救死扶伤”的优良传统,总结提炼出“精益求精、满腔热忱”的服务理念,建立完善医德医风管理监督机制,深入开展“真情服务患者,做患者贴心人”评选活动,组织开展有声有色的空天文化系列活动,形成“院兴我荣、院衰我耻”浓厚氛围。全院近百个党支部、1000多名共产党员在医院各项工作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
  医院多次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全军优秀医院、全国百强医院、2011年改革创新医院;医院党委多次被空军党委评为师旅级先进党委。获二等功以上奖励人员10人,获全国、全军表彰人员2人,4人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有5人当选为党的十三大到十七大代表,1人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医院党委将带领全院人员一如既往,勇攀医学科学高峰,努力建设成为军地一流、空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研究型医院,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北京宣武医院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重点,以治疗心脑血管疾患为主要特色,承担着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中国神经科学的初创基地和培育神经科学人才的摇篮之一。


        本院在“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指导下,神经科学各分支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神经内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曾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神经外科及北京脑血管病中心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主要参加单位;功能神经外科与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心被国际权威机构命名为“卓越成就临床中心”,是国内该领域的领军团队;北京市神经内科会诊中心被誉为国内“终极诊断机构”;神经介入、神经病理、神经康复、神经医学影像、神经药理、神经生物化学、神经电生理、基因与细胞诊断、血管超声诊断等学科齐头并进,凝聚成为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地位、令海内外瞩目的神经科学集群。血管外科由我国血管外科学首席专家、中科院院士汪忠镐教授和院长张建教授领衔,成为国内该学科领军团队之一。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6个,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3个。


        设立在本院的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和北京市老年保健及疾病防治中心,担负着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龙头和执行管理职能使命。已构建成为集管理、服务、医疗、科研、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在国内独具特色的老年医学体系,成为对内起示范作用、对外是交流窗口的老年医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特色品牌。


        本院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正在扩建面积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147张,扩建后将增加480张,年门急诊量达290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近5万人次。


        本院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40余名,包括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和享有政府特贴的突出贡献专家。设有30个中西医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拥有脑磁图、西门子双源CT(Force)、西门子双源CT(Flash)、GE宝石能谱CT、PET-CT、SPECT-CT、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移动式术中放疗系统、双C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等高档精密诊疗与科研设备,以及设施完善的数字手术室和杂交手术室。


        医院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7个,包括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所及中西医结合老年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中美神经科学联合研究所、神经病学研究所、脑血管病研究所、血管外科研究所、疼痛生物医学研究所、低氧医学研究所、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奖1项、省部级奖项6项、社会力量办奖9项。


        本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是教育部国家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基地-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普通外科学系、皮肤与性病学系、老年医学系和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二系的系主任单位,拥有博士点20个,硕士点16个。诸多国家级及北京市级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基地、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考试中心也设在本院。


        本院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以及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瑞典、瑞士、韩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医学研究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宣武医院全体员工愿与全社会一道共同努力,为把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人民满意的学院型医院和现代化医学中心”而奋斗。


   


北京协和医院(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也是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海内外。在2010-2015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连续六年名列榜首。


        医院建成于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建院之初,就志在“建成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95年来,医院形成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和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风格,创立了“三基”、“三严”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形成了以“教授、病案、图书馆”著称的协和“三宝”,培养造就了张孝骞、林巧稚等一代医学大师和多位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并向全国输送了大批的医学管理人才,创建了当今知名的10余家大型综合及专科医院。2011年在总结90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新办院理念。


        目前,医院共有2个院区、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在职职工4000余名、两院院士5人、临床和医技科室5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博士点16个、硕士点29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6个、二级学科住院医师培养基地18个、三级学科专科医师培养基地15个。开放住院床位2000余张,单日最高门诊量约1.5万人次、年出院病人约8万余人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首都卫生系统文明单位”、“最受欢迎三甲医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医院还承担着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国家重要活动和突发事件主力医疗队的重任,在2008年北京奥运工作中荣获“特别贡献奖”。


        95年来,协和人以执着的医志、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学风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今天的协和人正为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医院的目标而继续努力。



      


北京同仁医院(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创建于1886年(清光绪12年),是一所以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心血管疾病诊疗为重点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同仁”字号和图徽是国家商标局认定的国内医疗服务业首家驰名商标。 

  医院兼有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世界卫生组织防盲合作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附设北京同仁眼库(国际眼库协会成员),设有北京市眼耳鼻咽喉科疾病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

  全院现有职工2064人,副教授以上及相应职称者241人。开放病床860张,设有37个临床和基础科室,日门、急诊量3500—5000人次,年均住院病人约1.5万人次。

  眼科和耳鼻咽喉科技术实力雄厚。眼科的眼底病、眼外伤、青光眼、角膜移植、眼部整形、激光诊疗;耳鼻咽喉科的人工耳蜗植入、全耳再造、听力康复、头颈肿瘤治疗、气管异物取出、鼻内窥镜技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治疗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的建立使医院形成重点学科三足鼎立的局面。内科的糖尿病综合防治、异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血液病以及外科的微创技术、胰岛移植等方面的临床水平亦引人瞩目。

  医院科研教学工作成绩显著,近十年共获科研成果奖318项(其中国家级2项、卫生部级9项、北京市级112项);《内窥镜鼻窦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视网膜移植术》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防治的基础养医疗专业本科生523人,研究生100余人;北京护校分校1996年至2000年培养中专毕业生278人。

  医院设有荟萃首都知名专家的北京市眼科会诊中心、北京市耳鼻咽喉科会诊中心、北京市糖尿病综合会诊中心、北京泌尿外科会诊中心,还建立了国际眼病诊疗中心、白内障防治中心、屈光矫治中心、验光配镜及隐形眼镜中心、鼻眼相关疾病诊疗中心、睡眠呼吸监测中心、临床听力学中心以及人工耳蜗植入中心等全方位医疗服务体系。

  北京同仁医院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严谨的治学传统和热忱为患者服务的优良作风;逐步形成了“精、诚、勤、和”的同仁精神。走进21世纪的百年同仁将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积水潭医院(简介)

        北京积水潭医院是一家王府花园式医院。

        这里曾是元代大运河终点上樯帆林立的码头——“积水潭港”,也是清朝延续了二百多年的“棍贝子府”。


        1956年1月28日,昔日的王府旧址,诞生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坐拥一泓碧水的积水潭,已发展成为以骨科和烧伤科为重点学科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5年有职工2900多人。床位1500张,其中新街口院区1000张,回龙观院区500张。


        北京积水潭医院以显著的医疗特色和医、教、研、防综合实力成为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其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矫形骨科、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肿瘤科、运动医学科和烧伤科的医疗技术达到世界及国内领先水平。医院设有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市烧伤研究所、北京市手外科研究所、北京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北京市骨科疾病研究治疗中心,全国计算机辅助外科学会和计算机辅助外科研究和应用中心也设在该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在历次国家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成批伤救治中,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地震现场,温家宝总理熟悉而肯定地说:“积水潭医院骨科是最强的!”


        受国家卫计委的委托医院承办骨科和烧伤科进修班,截至到2014年已培养进修医生5000多人,他们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2001年,我国第一个“骨科培训中心”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2007年12月,中国第一个分子骨科实验室投入使用;2008年,亚洲最大的数字化手术室接待患者;2008年9月,经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与香港骨科医学院联合认证的中国大陆首家积水潭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成立。2014年,年手术量达到4万多例,居同样规模医院的亚洲之最。


        2013年1月28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正式建成。院区有内科、普外科、心外科、泌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五官科、康复科、感染疾病科、内镜中心、中医科、ICU、CCU、RICU、EICU、数字化手术室等临床科室和放射科、检验科、血库等医技科室。
放射科配置了国内最先进的核磁、CT、血管造影机、乳腺机等。有16间手术室,其中6间是数字化手术室,实现与新街口院区和国、内外的远程视频互动。门诊楼所有诊室全部是医生与患者“一对一”的独立空间。病人通道与医护通道分开。院区设计突出科学与人文。

       自2002年起,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脊柱外科教授田伟院长率领骨科专业团队,联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企联合攻关,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脊柱外科微创手术(CAMISS)的理念,创建了以影像导航和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智能骨科手术体系。该系统拥有完全自主产权,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产品,误差不到1毫米,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5年,田伟教授主刀完成世界首例基于术中实时三维影像的机器人辅助胸腰段脊柱微创手术及复杂上颈椎畸形手术。

        田伟院长作为国内外医学领域知名的骨科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全院职工坚持医改方针和“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践行“以人为本,增强品牌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建设学院型医院”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国际知名、国内著名、区域优势”的战略目标,医院正在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不断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创建于1953年,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是中央重要保健基地,承担军委、总部等多个体系单位、官兵的医疗保健和各军区、军兵种转诊、后送的疑难病诊治任务。医院同时又是解放军医学院,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是全军唯一一所医院办学单位。


        医院拥有数字血管造影机、PET-MR、PET-CT、回旋加速器、计算机断层治疗系统、高压氧舱、机器人手术系统、磁导航介入系统、术中CT及术中磁共振等先进诊疗设备4万多台套。设置165个临床、医技科室,233个护理单元,拥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省部级及全军重点实验室、33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和研究所,形成了以综合诊疗为特色的13项专业优势。同时是全军重症监护示范基地和中华护理学会的培训基地。设有国际医学中心和健康医学中心,提供高端预防保健服务。医院年门急诊量490余万人,收容 19.8万人,手术近9万例。


        医院拥有6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百多名技术三级以上专家,1千多名高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184名,硕士生导师293名,180余人担任全国、全军各医学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医院共为军队培养了4000多名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为军地医院培养临床进修生1万多名,专修班学员数万人。


        医院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20项,国家发明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1项。目前,医院主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3种,被SCI收录期刊1种,承担“973”、“863”等各类课题800多项,在国内、国际公开发表的论文总数和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连续4年居全国医院之首,有21人次在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担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有71人次在全军学术委员会中担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医院与100多个国内外知名院所、企业以及医疗、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聘请200多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


        医院秉承“允忠允诚、至精至爱”的价值追求,涌现出“模范医疗保健集体”—南楼临床部、“模范医学教授”—姜泗长、“模范医学专家”—卢世璧等模范群体和先进个人,3个集体和10名个人分别荣立一等功,两人荣获“南丁格尔奖”。医院先后被评为“国际模范爱婴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文化建设创新奖”、国家卫生部授予“医院改革创新奖”。


        医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字当头、“准”字为先的优质发展战略,推行规范医疗、安全医疗、集成医疗、温馨医疗,努力打造全面建设现代化、科学管理标准化、全程导控信息化、机制运行规范化、发展途径低碳化、服务模式人性化的一流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Image
大庆市龙凤区热源街277号昌升国际商贸城

服务热线:0459-8166711
免费热线:18088719444(姜总) 
邮  箱:1909594845 @qq.com
传  真:0459-8166711
Q  Q :1909594845

Image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大庆市龙凤区热源街277号
昌升国际商贸城
服务热线:4000668120
免费热线:18088711162 
邮  箱:1909594845 @qq.com
Q  Q :1909594845

Image